地市文化产业巡礼
    INFORMATION
    佳木斯市文化产业成果
    Hlj culture list clock
    2017-05-05
    |
    来源:
    |
    作者:

    佳木斯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宫秀丽深入同江市开展节会文化调研

    佳木斯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宫秀丽同志与国家“山花奖”获者刘升研究推进赫哲工艺品产业化


    2016年,佳木斯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龙江的两次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聚焦激发内生动力、文化惠民乐民、壮大产业实力,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文化改革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一、聚焦激发内生动力,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按照《全省文化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在巩固已有的改革成果基础上,着力在激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上做文章,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领域拓展。

    以激发内部活力为着力点,积极推进日报社改革。按照“转变观念、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升质量”的改革方向,加大佳木斯日报社改革力度,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了“创新立社、管理兴社、产业强社”的新理念,建立新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了《日报社绩效考核分配激励制度》,实行全员竞聘上岗,按岗定酬,绩效奖惩。除采编部门实行事业体制外,广告、印刷、发行等经营性部门转制为企业化管理;日报印刷厂由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资产交由市政府管理,解决职工补偿金问题。建立了“中央厨房”融媒体中心,创新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将新媒体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集合到“矩阵”上,通过“矩阵”背后的大数据,根据读者的喜好精准推送,不断提升读者阅览的满意度。推出了装机量达百万级的手机客户端——掌上佳木斯,全力打造佳木斯移动互联城市门户品牌,提升了城市影响力。目前,全媒体矩阵粉丝量已达到十万。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推出了《法治佳木斯》《佳木斯优质农产品》《法治周刊》《教育周刊》等多种专刊,提升了报纸的影响力。

    以提升节目吸引力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改革。市广播电视台按照“新闻立台、文化兴台、科技强台、产业富台”的办台理念,积极推进内部改革。将现有电视节目中心改制为频道制,重点打造新闻综合频道,电视栏目由10个增加到28个,三个频道自办节目时长由2个小时增加到12个小时。创新开展“每周一活动,每月一主题”的社会活动,推出了欢乐社区行”“听乡音、品乡情—春耕走基层”“快乐阅读—农村孩子梦想书架计划”等近30项活动,增强了电视吸引力。2016年,市广播电视台在省台发稿量位列全省地市级台第一名。在黑龙省新闻奖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2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2篇,创历史最好水平。

    以提升市场竞争力为着力点,不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按照文艺院团贴近群众、走向市场的改革思路,深化了市演艺公司内部改革,实行企业化管理,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市演艺公司成立了佳木斯市艺术培训学校,开设口才、舞蹈、声乐、软功基础、十一孔笛演奏等课程。开发京剧手绘脸谱、“三花五罗”茶具、赫哲族元素服装、赫哲手工艺品等特色文化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拓宽了市场空间;创作赫哲族演艺剧目《女萨满》《赫哲印象》等,正推向全国;创排的原创赫哲族舞蹈诗《乌苏里传歌》赴北京代表黑龙江省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全国叫响了赫哲文化品牌。市演艺公司连续4年代表黑龙江省参加深圳文博会演出,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扩大了影响,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着力点,扎实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紧紧抓住“分、建、并、调”等关键环节,对市文广新局进行职能定位,厘清权力清单,积极推进文化行政执法、新闻出版管理等改革,完成了文化执法综合改革,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个领域行政执法权整合,成立佳木斯市文化综合执法支队,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二、聚焦文化惠民乐民,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和全国文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机制建设、城市特色文化等,大力推动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是文化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下发了《佳木斯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意见》共分8部分25条,重点对“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意见,特别强调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放在基层,着力加强农村、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积极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多方运作争取资金,全市四个贫困县(市)建设“七个一”标准示范村的34个村建设资金全面落实到位。积极开展“种文化、结对子”活动,全年共举办群众文化辅导培训148次,参与人数13500余人次;设立流动图书馆16个,健康讲座19次,捐赠图书11500册。二是城市文艺精品创作成绩喜人。编辑出版了《赫哲族民俗文化丛书》《佳木斯民间文学集成》。完成了纪录片《决战黎明——佳木斯解放纪事》的制作。申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项目扶持资金,话剧《三泰烧锅》获得省专项资金30万元。舞剧《乌苏里传歌》获2016年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最佳舞台美术奖。在第九届黑龙江省文艺奖评奖中,《学做小雷锋》儿歌、《雪白血红》歌曲,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群舞《捍卫》获得三等奖。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国家级文物单位“前董家子古山寨”工程建设项目已全面完工。市博物馆开展升级改造工作,新增赫哲文化体验馆,全面展示赫哲族的历史文化;与上海南汇博物馆等单位开展馆际交流活动,对外传播城市文化。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完成了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西东水陆城站”文化线路研究项目的申报工作。完成了市曲艺传承研究基地的筹建工作,确定了相声、快板等9个传承项目。四是广播电视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为市广播电视台争取台、站基础建设资金302.73万元。全力推进市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市(县)7个发射台站设备已安装到位。

    群众文化建设达到新高度。以“三江之声”“百团大赛”等文化活动为龙头,坚持弘扬正气、重心下移、突出特色,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一是重心下移,面向基层,增强群众文化的吸引力。统筹协调,努力形成工作合力。成立了由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城管局、公安局等20多个单位为成员的市群众文化活动组委会,共同研究制定群众文化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共同参与具体活动的组织策划、部门协作和节目创排,共同协调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创了群众文化工作的新格局。重心下移,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在积极引导群众文化活动借助广场、灵活设阵、全面开花的基础上,精心策划组织大型文艺展演,通过表彰活动中涌现的优秀作品、先进团体和先进个人,全面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2016年,市宣传部牵头组织10场大型汇演,各单位组织的基层文艺演出达100场以上,在全市形成了群众文化活动好戏连台、高潮迭起的良好局面。二是弘扬正气,凝聚人心,增强群众文化的感召力。立足服务大局。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与市委政法委联合主办了“法润三江”法治佳木斯专场文艺演出。本次文艺演出汇集了小品、歌舞、情景剧、朗诵、群口快板等艺术形式,其中桦川县把普法宣传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创新思路,富有特色。以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对推动法治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注重把握社会热点。10月份,全省优秀公仆典型高庆国事迹点燃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激情,创作了一批原创文艺作品。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组织力量对其中的优秀作品进行精心挑选和认真排演,经过一个月时间的紧张筹备,成功举办了《在灿烂阳光下》大型原创主题晚会,生动展示了高庆国同志的崇高精神,将学习宣传高庆国同志先进事迹活动推向了高潮。市文联与市政协、市图书馆共同联合举办了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诗歌朗诵会,讴歌中国工农红军的丰功伟绩,弘扬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和民族精神。三是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增强群众文化的生命力。把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打造城市文化特色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群众文化品牌化、百姓文艺精品化、活动形式多样化,焕发出无限生机。充分发掘本土文化资源。佳木斯是北大荒精神发源地,东北抗联的主战场,赫哲故里,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全市各地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积极打造出一张张亮丽的城市文化名片。富锦市通过做大“秧歌文化”,实现“搭文化台、健全民身”,博得了“北方秧歌城”的美誉;汤原县曾是东北抗联主战场,依托大量抗联文物和遗迹,坚持多年举办红色文化艺术节,使红色经典得以传承;同江市通过大力发掘整理赫哲民俗文化,让原生态赫哲民俗歌舞多次走上国家级舞台。扶持特色团队。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以扶持节目质量好、活动有特色的群众文化团体,提供更大的舞台、更先进的设备和更好的艺术指导,使群众性文化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快乐舞步健身操由于简单易学,老少皆宜,深受市民的欢迎。佳木斯市组织专家根据生理规律、运动负荷对动作进行了改进,并组织全市快乐舞步健身操大赛,使这一群众性文体活动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快乐舞步健身操已经成为佳木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走向全国。社区文化建设受到广泛关注。全面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区文化团体不断壮大,社区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特别是向阳区九洲社区 “三以三民” 文化建设工作成绩得到了中央政局常委刘云山同志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报等主流媒体集中报道了向阳区九洲社区文化建设的经验,引起广泛关注。

    三、聚焦壮大产业实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在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发展优势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政策扶持、项目建设、融合发展和人才保障的力度,不断壮大产业发展实力,让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一是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副组长的全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求各地各部门把文化改革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市目标考核体系,明确了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第一责任人,落实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任务。二是制定出台了《佳木斯“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七个七”的战略构想,指引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同时,制定了《佳木斯市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佳木斯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三是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扶持汤原百创山核桃工艺品有限公司等文化企业及大学生创业社区等众创空间的发展。

    产业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2016年,佳木斯市重点打造了四个项目。一是建设艺8时尚创意创业产业园。园区以市场化、产业化为基本运作思路,以创新创业为动力,集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园,吸纳广播电视培训基地、豪斯环境艺术、大田设计等17家文化企业入驻,现已成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设施最齐备、功能最强大、技术最先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高地。二是建设佳报传媒创意产业园。将其打造成传统企业智能化的转型对接平台,通过融合文化、旅游、农业、商贸、物流等传统行业,实现传统产业的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带动科技、农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建设东极之夜艺术培训创意产业园。依托东极之夜演艺品牌的影响力,打造演艺培训及相关产业的集聚平台,吸引在演艺培训、企业推介、广告宣传、网络视讯平台等多个方面的各类培训机构、专业公司入驻,形成集聚效。四是建设三屏互动新媒体平台项目。为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适应新闻宣传主战场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化大趋势,积极打造电视端、网站PC端、智能手机端三屏互动、融合发展的新媒体传播平台,通过直播、点播、资讯、投票、新闻、观众爆料、线索征集、手机报名、手机投票等形式,增大点击量,向用户推送网络购物、大型活动、公交、路况、违章查询、缴费、天气、预约挂号等服务。

    文化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一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制定了《佳木斯市沿江民俗生态黄金旅游线路建设方案》,围绕赫哲文化、满族文化、朝鲜族文化等主题,邀请省旅游专家,组织文化、旅游等部门,对两江沿岸郊区敖其湾赫哲族、桦川朝鲜族、富锦满族、同江街津口、八岔赫哲族乡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依托特色民族文化资源,精心设计了一条沿松花江到黑龙江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黄金旅游线路。同时,开发观光度假休闲复合型龙头旅游产品。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正在升级改造,将4A级提升为5A级标准;郊区敖其湾赫哲族旅游区经过几年的发展运营,现已成为三江地区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2016年,共接纳游客41万人,旅游收入达 1.67亿元。二是文化与农业融合发展。将北大荒文化、兵团文化、现代农业科技文化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大力开发农业文化产业与产品,促进文化与农业融合发展。以城市近郊为主,打造了郊区敖其湾赫哲生态鱼村、桦南八一水库度假村、桦川星火朝鲜族农家乐、美丽乡村农家乐等农业休闲娱乐品牌;建设了集采摘体验、田园观光、民俗展示、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东风区太平休闲观光农业文化产业园。三是文化与出版印刷业融合发展。鼓励本土出版印刷企业与知名文化发展公司合作,通过聘请专家等手段来解决企业研发设计技术难题,实现了研发、出版、印刷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全市有四海印刷等省级大型企业9家、中小型印刷企业40余家,年创经济收入8000多万元,印刷业规模已跃居全省第二位。四是文化与会展业融合发展。依托佳木斯特色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举办佳木斯文博会、时尚文化展、啤酒文化节等,不断扩大佳木斯文化影响力。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一是扶持发展创业基地。建立了山核桃、赫哲鱼皮画、黑龙玉石雕刻、玻璃雕刻、满绣苏绣、手工编织和剪纸等6个创业基地,扶持了7户规模企业,整合资源,由原来一家一户手工作坊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同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注入文化元素,提升产品档次。二是丰富了产品种类。目前,已有赫哲鱼皮画、鱼皮服饰、山核桃、桦树皮画、木版烙画、玉石雕刻、玻璃雕刻、园林景观、手工编织、刺绣、陶瓷工艺等13个类别1000多个品种。三是提升了产品知名度。在不断提升产品档次的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杭州、青岛、深圳、哈尔滨等工艺美术博览会,并获得金、银、铜大奖37项。山核桃、鱼皮画、玉石雕刻、玻璃雕刻产品还销往日本、韩国、俄罗斯、朝鲜、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到2016年末,全市工艺美术产值已经实现10560万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

    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扩大。一是加强“引进来”合作。市演艺公司与成都金典邦克文化传媒公司合力打造大型儿童剧《红鼻子与妞妞》,深受广大儿童欢迎。与全国著名的百姓娱乐品牌“开心麻花”实现演出互动交流、共享资源,探索了一条南北演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东极之夜演艺公司与中央电视台“挑战不可能”“梦想达人秀”等栏目合作,将国内一流的节目实时地呈现在佳木斯的演艺舞台上。 二是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积极组织重点文化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哈洽会、龙江文博会等文化展会,通过项目推介、实物展出、交流合作,促成项目对接。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加强演艺人才培养。佳木斯狠抓演艺人才培养,推出了一批演艺人才。目前,拥有国家级、省级优秀导演、编剧、演员以及佳木斯大学、技师学院等专业人才98人,专业及业余文艺演出团体120个,全市演艺及相关文化产业从业人员6500余人,各类演艺培训学校85所,在鼓励他们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传承作用,每年培训专业和业余演艺骨干人才近千名。借力造势,依托名人名家效应,推动演艺产业发展。借助佳木斯先后走出了音乐家付林、电影演员张国强、星光大道冠军杨帆、省电视台主持人梁枫、著名电视剧编剧全勇先等一大批国内著名演艺名人的力量,动员他们回家乡参与各种公益演出和培训。2016年,文化产业博览会期间,邀请了张国强、杨帆、李晓杰、梁枫等明星与本地文艺才同台表演,为广大文遗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空间。同时,举办明星文艺辅导培训课、演艺前景论坛等,不断提升本地演艺人员的艺术水平。二是加强工艺美术人才培养。与佳木斯大学、职业学院和技术学院联合建立了赫哲鱼皮工艺、山核桃工艺、玉石雕刻工艺、玻璃雕刻工艺培训基地,培养了一批工艺美术人才,推出了一批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三是加强管理人才培养。依托文化产业协会,建立了文化产业人才服务机制,探索建立“文化户口管理制度”,使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对现有文化人才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档培训,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主办    技术支持 : 黑龙江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邮编 : 150000    网站备案 : 黑ICP 备15009298号-1
    Hlj culture ewm

    扫描二维码